【茶包射手手札】比蝸牛還慢的HD
前一代工作機XPC SB81P自從退休後,輾轉流落到客廳,擔任起"偽家電"兼娛樂PC的角色。(老讀者們可能己見過,它在這篇文章中曾露過臉,照片左側音箱上方,巴黎鐵塔下方,我想它能二次就業多少跟黑色鏡面長相脫不了關係,沒想到俊男美女較吃香的定律在硬體界也適用)
前些時候,周遭的機器接連發生某廠牌HD集體暴斃的慘劇,它也在中鏢之列,便換了顆新硬碟WD 6400AAKS,順便把OS由XP換裝成Windows 7。這台機器我裝完機後幾乎未再碰過,平日多由黑暗女王及兩位王室小成員操作使用。在換HD升OS後,陸續接獲一些抱怨: 放YouTube影片聲音會斷斷續續、某些程式執行過程會停頓一下、跑大型遊戲程式時會當機...
趁著年假時間較有空,便在客廳扮演一下茶包射手,著手修理這台不乖的電腦。
實測播放YouTube影片,360p順暢,到480p起就偶有斷續雜音(感覺是CPU跟不上),720p更是慘不忍睹。有點狐疑,同一台機器,之前裝XP用得還不錯,即便機器老了點(Pentium-D 935 3.2GHz + 2G RAM) ,Windows 7對硬體要求稍高,但直覺上應該不至於連YouTube影片都跑不動。
Vista/Windows 7起有所謂的效能分數檢測,是很不錯的初步評量。執行了一次,發現頗意外的結果,這顆新HD居然只有2.7分,是所有分數中最差的。啥? 最新買的裝置居然是整台機器的罩門,太不合理了!
X光照出異常,接著就該做斷層掃瞄了。找來HD專屬的測速工具--HD Tune,診斷報告一出,我花容失色大吃一驚!!

嚇! 3MB/s!! 大家評評理,SATA HD都在拼100MB/s的時代,這種速度能看嗎能看嗎?

經過一番嘗試,發現如果我把BIOS裡的On-Chip Serial ATA Setting/SATA Mode設定由AHCI調回IDE,HD速度就會改善,一舉飆上86MB/s,才是WD 6400AAKS合理的效能表現。

為何AHCI模式會導致如此不堪的HD效能數字,噗友鐵衛在噗浪提供了一些情資,不過似乎於我的狀況不太相同,由HD Tune資訊顯示,HD狀態為UDMA Mode 5。但回想起來,因為XP要換AHCI工程很大,所以AHCI倒真是安裝Windows 7時才調過來的,跟遇到HD效能問題的時點相當,坐實HD問題與AHCI設定有關的推論。
雖然未知AHCI模式導致HD效能低落的真實原因,但畢竟這是台高壽五年的老機器,若是追到最後,問題出在BIOS卻又不可能再有Update,將情何以堪? 於是我很果斷地決定"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(調成IDE不就好了)、放下它",啦啦啦啦~~~
在福虎開春之際,茶包射手就用馬馬虎虎的結案態度應景一下(喂!),順道給大家拜個晚年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