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茶包射手日記】又來了,免洗筷有多毒--找碴篇
免洗筷真不愧是科展的一哥,繼四年前幫台中的小朋友奪下臺中市中小學科展化學類第一名,今年又幫幾位國中同學榮獲桃園縣科學展覽第三名: (為避免日久連結失效,保留原文如下。來源: Yahoo奇摩新聞 )
免洗筷有多毒 六和國中生報你知
〔記者羅正明/平鎮報導〕日常用品中,什麼東西最毒?平鎮市六和高中國中部學生用免洗筷泡過的水拿來飼養黑殼蝦,結果2小時蝦子抽搐、1天內死亡、5天後爛掉。學生用此項實驗參加科展拿到第3名。學生表示,免洗筷最毒,即便熱水燙過,也名列第二毒。
六和高中國中部學生參加全縣科學展覽包辦第1、3名,其中找出最毒日常用品這項最受矚目,因為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。
指導老師陳念雯、梁思梅及學生劉冠志、蔡育儒、宋柏儒、謝皓任等人,透過實驗發現的最毒日常用品前3名依序是免洗筷、燙過的免洗筷、自助餐店裝湯外帶的半透明塑膠袋。
宋柏儒等人先用500cc的冷水浸泡免洗筷,然後加熱到80度,再等到自然冷卻,前述步驟重複10次,再用這種水飼養5隻黑殼蝦,結果2小時開始抽搐,1天就死亡,經過5天後,飼養水體變混濁發臭,完全看不到蝦的蹤影。
如果以這種水孵育綠豆芽、養殖浮萍,得到的結果差不多,5天內植物就會枯死。
燙過免洗筷 還是很毒
學生們再用熱水燙過免洗筷,丟掉燙過的水後再重新浸泡,也有前述重複10次浸泡冷卻後,拿來養5隻黑殼蝦,結果是第2天才死去,顯然免洗筷燙過後還是很毒。
學生們表示,重複10次泡免洗筷溶出免洗筷內的二氧化硫。二氧化硫是用來漂白、消毒之用。不過他們沒有檢驗水中二氧化硫的濃度。
學生們建議,能不用免洗筷,最好不要用,非要使用的話,一定要先燙過再用,減輕毒性。
毒性名列第3名的是半透明塑膠袋,裝湯後溶解出來的是雙酚A、可塑劑,實驗第3天5隻蝦就會全死光。
另,學生們還奪下數學組第1名,研究主題是可變式密碼,學生們找到數字相加、相減後的規律性,再以規律的數字代表一組國字,收到密碼的人,必須另用程式才能解讀出裡頭的意思,藉此防止軍事機密外洩,創意得到評審肯定。
再強調一次,PO此文並非要否認免洗筷危害健康的事實,也認可同學研究的熱情,只是覺得遺憾,為什麼指導老師、評審委員不多教小朋友一些科學研究精神? 在做學問的過程中,並非答案正確就能得分,要看研究方法、推演過程是否符合邏輯。當研究方法不正確,面對已知答案的議題(例如: 背負二氧化硫惡名的免洗筷),在結果未符預期時還能有所警覺;若是拿來探索未知的領域,得到正解的機率與丟銅板無異!
回頭看國中同學的實驗,有哪些地方不符合茶包射手心目中所謂"科學實驗"的精神?
- 致命要害--缺乏對照組
如果不用免洗筷,那麼該使用什麼餐具? 木頭筷子、不鏽鋼筷子,或許是塑膠筷子? 理論上替代餐具也應經過冷水浸泡及反覆加熱10次,一樣拿來養蝦子種綠豆,若真有明顯差異才能推論"免洗筷對蝦子、綠豆有害"。 - 動植物實驗結果的代表性問題
蝦子與綠豆的生存條件及對有害物質的反應與人類不完全相同,其實驗結果是否能直接推論對人體的影響有待商榷。海水魚在淡水裡無法生存的事實,不能用來推論淡水對人類有害。不過,報導中倒未提到"因為蝦子綠豆都死了,所以人的健康也一定會受害"的速食結論,如果只是用"大X新聞"或"2X00全民開講"式標題: "蝦子綠豆都死了,人類能忍受?",只停留在"有根據的懷疑",就還符合科學精神。 - 無關實驗宗旨的煽情演出
"飼養5隻黑殼蝦,結果2小時開始抽搐,1天就死亡,經過5天後,飼養水體變混濁發臭,完全看不到蝦的蹤影。"<--總覺得這一段是為了增加戲劇張力才加入的激情演出,將蝦子屍體泡在水中四天任其腐敗水濁,再來高呼"好可怕!",把罪過都算到免洗筷頭上,大過灑狗血。不管蝦子是老死病故或是意外喪命,泡上四天都會是這般結局;再說,若免洗筷水能讓死蝦四天不腐,那才叫毒到極點吧? - 沒有根據的推論
"學生們表示,重複10次泡免洗筷溶出免洗筷內的二氧化硫。二氧化硫是用來漂白、消毒之用。不過他們沒有檢驗水中二氧化硫的濃度。"<--既未化驗,為何實驗結論中冒出個二氧化硫來? 又怎能斷言這起命案與二氧化硫有關?
"裝湯後溶解出來的是雙酚A、可塑劑"<--同理。 - 未善用相關文獻
找資料是做研究的第一步,雖然自己發明加密演算法很有趣也很有創意,但同學們若讀過一兩本密碼學的書,就不該覺得"這個研究結果可以用來防止軍事機密外洩"。(國防部長先生,同學們只是說說而已,您別太認真!)
我對科學教育的領域完全外行,或許,傳統上國中國小科展講求的重點並不在整體嚴謹性,在乎的是同學們的創意與熱情,否則拿科學期刊的標準來評審,只怕科展獎項會永遠從缺。但還是覺得記者在報導這類新聞時,應用更嚴謹的態度觀之,負起一點教育讀者的責任,而非把這則新聞視為生活花絮,跟著瞎起哄高呼"撕溝椅"(すごい)。當然,我是說如果真的有人在乎"科學教育"的話...